帶北上的媽媽出遊去。凱達格蘭文化館與無意間造訪的展覽『台北不是我的家』!
謝謝大家的來訪,我是小花 d(・∀・)b
與妹妹小旭是高雄長大的澎湖小孩,現在兩姐妹為了生存在台北努力(耍廢)!
部落格用漫畫紀錄一些生活小事,另外有手帳、買物以及各種走走拍拍照片(〃∀〃)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天 ♥
10月底與11月初的交接,
小花媽媽來台北當某活動志工,
平常不喜歡台北的她這次竟然決定提早幾天上來,
跟小花、小旭妹妹一起住幾天,並且要我們帶她去外面走一走...
既然母親大人都這麼說了,我們也只好遵旨XDD
絞盡腦汁想到底去哪裡比較好。
總之先問到了個重點,媽媽想去『看起來有文化、有歷史的地方!』
不能一開始就先嚇壞媽媽,以後都不敢再出遊,
因此跟小旭妹妹經過一番討論,
九份要搭車上山路駁回、野柳也一樣舟車勞頓不行...
還有其他幾個地點也因為各種因素考量不太適合...
最後選擇了『只要搭捷運就可以抵達的北投』!
雖然之前因為小旭妹妹學校活動的關係曾經到訪北投,
但那時沒有時間逛逛參觀,
因此之於參觀,我們也是第一次呢哈哈哈!
這次我們在去之前就找好地點了,
跟之前亂闖亂逛的旅遊不太一樣XDD(畢竟是要帶媽媽參觀嘛!)
<2016秋天 北投一日遊。帶媽媽出遊的好地方>
第一篇:凱達格蘭文化館與台北不是我的家展覽(本篇)
第二篇:北投溫泉博物館與隔一道海峽的巧遇
第三篇:寧靜的普濟寺與避暑的梅庭
路線大致如下:(褐色為本篇內容)
抵達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北投溫泉博物館
>>普濟寺>>梅庭
當天我們吃完早餐便出發,抵達北投的時候印象中是十一點多快十二點。
因為一個點都逛好久...因此能拜訪的地點有限。
照片照一照有兩百多張,只好又多分個幾篇~
看起來,媽媽逛得滿開心的,而且後來我們在北投溫泉博物館的時候,
竟然有個讓人驚訝的巧遇XDD
當然那是下一篇的事情了哈哈!
【凱達格蘭文化館與台北不是我的家展覽】
下了捷運後的第一站,便是凱達格蘭文化館。
建築物看起來就很有特色~~
其實一開始我想說是原住民的文物蒐藏館,應該不會逛太久才對,
沒想到,我們在裡面逛了一個小時半左右...
而且還是我催促,才決定往下一站走。
--凱達格蘭文化館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週一休館)
開放樓層:B1至3F展示空間與6F圖書室
費用:免費 Free
在這個地方比較特別的是,我們還看了一個小型展覽。
另外,我後來上網找資料的時候才發現之前凱達格蘭文化館好像是不能拍照的...
然後有些人寫只有ㄧ樓和三樓可以拍照,
搞得我好亂啊!!!
於是之後,乾脆直接詢問凱達格蘭文化館XDD
服務人員表示,凱達格蘭文化館在今年度已經開放拍照了唷!
只是禁用閃光燈~~(博物館本來就不能開閃光燈唷!)
總之附上參觀須知~~(我有看到別人拍的,上面的『閃光燈』幾個字的確變成『攝影』)
我們參觀的時候,不管裡面還外面參觀注意事項都寫著『禁止使用閃光燈』。
外圍的牆面嘿嘿www
首先是一樓大廳,會看到一些擺設來供遊客拍照的公仔。
另外也有ㄧ個紀念品販賣部,
裡面賣的東西都很好看~~不過沒有我需要的,雖然有點想要耳環XDD
另一個可以拍照的擺設品~
櫃檯旁邊還有紀念章可以蓋唷!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用血汗打造一個都會,把原鄉留在夢裡】
在大廳晃了一下後,我們決定先到B1看看。
於是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展覽--台北不是我的家。
上面那張照片裡,那個用來做海報的照片,是1980年代剛起步的『信義計畫區』。
這個展覽一直到這個月底(2016/12/25),雖然展出空間不大,但我覺得值得一看。
這個展覽主要內容在原住民參與的『基層勞動工作』。
除了土地運動等,
也提到跟勞工剝削與歧視有關的湯英伸事件,
(這個事件就請大家自行Google一下,不然簡短的篇幅講不完...)
和海山礦災等大事件。
(前兩天剛好有跟這個礦災有關的新聞......)
展區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在壁上掛著關於各個事件的說明。
這個我有拿起來聽,是阿美族的木工歌喔!
會場布置了簡單的鷹架。
關於這個展覽,說實在網路上能看到的資訊不多。
小型、距離市區遠,不是路過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展覽。
連官網也只有簡單的介紹。
在找資料的時候有看到展出名稱有些爭議,
不過不管怎麼說,內容我覺得還是可以看看的。
最後提一下,我很喜歡在入口處,莫那能寫的那首詩。
【二三樓常設展區】
在B1參觀完後,我們搭電梯到了三樓。
(在B1就待夠久了,讓我有點緊張...很怕這次的北投遊只造訪了這個地點就要回家了XD)
總之就是展出很多原住民的文物。
很認真在看展品的小旭妹妹~~
羌皮背袋(To Stride)。
旁邊的介紹牌寫著這是鄒族的文物。
獸皮衣飾似乎是鄒族的特色唷!
這個砧板看起來好好用XDD
我喜歡~~(不過在一般家裡太佔空間了)
排灣黑陶壺(The Black Pottery)。
這個作品似乎是近代的創作作品,作者為雷彬。
介紹牌寫著類似以下的內容:排灣族的社會陶壺是十分珍貴的,他們認為陶壺與貴族的陶壺與貴族的誕生有關,也是祖先在人間居住之處。
這個,似乎是火藥罐......
這個地方可以敲敲樂器,我們在逛的時候有工作人員在旁邊看著。
(攝影:小旭妹妹)
用手掌拍打就會發出聲音!
沉沉的音階聽起來很舒服~~
之後我們下到了二樓!
原住民的分部圖。
從國小開始一直到現在,增加了好多。
喜歡這種竹編。
月桃盒,用月桃葉編織而成的!好像有很多的用途~
喇叭形背簍。
每一族的服飾都很有特色呢!
參觀到此,媽媽終於甘願移動到下個地方了......Orz
一個博物館就逛這麼久,讓我不禁擔心起北投溫泉博物館啊啊啊啊!
在進行下一篇前,路過了北投圖書館。
聽說這棟建築是綠建築,不過不在我規劃的清單裡,我們就沒有過去看了...
(很怕老媽一進去就卡著不出來了呵呵呵ww)
老媽眼尖發現的紅蜻蜓!
很小心得靠近,用我的數位相機竟然拍起來了~~
下兩個地點,希望可以趕快趕出來....
我真的積了一大堆東西沒有寫嗚嗚嗚Orz
<2016秋天 北投一日遊。帶媽媽出遊的好地方>
第一篇:凱達格蘭文化館與台北不是我的家展覽(本篇)
第二篇:北投溫泉博物館與隔一道海峽的巧遇
第三篇:寧靜的普濟寺與避暑的梅庭